中国人

  • 北京华文学院建校75周年 校友师生畅叙华文情-中新网

      中新社北京9月26日电 题:北京华文学院建校75周年 校友师生畅叙华文情   中新社记者 韩辉   1950年10月,北京归国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正式成立。这所学校是北京华文学院的前身,也是新中国第一所专门招收归国华侨学生的补习学校。   在75周年校庆之际,北京华文学院师生代表、海内外校友以及各界嘉宾齐聚共贺。9月25日,该校校史馆揭幕开放,以丰富的图文与翔实的史料,勾勒出海内外华文教育的百年发展脉络与北京华文学院的成长历程。   “校史馆里每一张照片都诉说着过往,我们满心感恩老一辈的奠基。”北京华文学院教授张江丽表示,75载弦歌不辍,学校从侨生补习的初心启航,迈向中外交流的壮阔远方。 9月25日,北京华文学院校史馆揭幕开放。图为嘉宾参观北京华文学院校史馆。中新社记者赵文宇 摄   在该校执教14年的张江丽说:“曾经,海外学子们初来乍到,汉字如谜、汉语生涩。如今,他们已能提笔书写文章,开口朗诵诗篇。”更令她难忘的是,有学生攥着她的手说:“老师,在中国待得越久越心安。”   北京华文学院1986年长期班学生、泰国校友会会长李卫平说:“在泰国,我们称北京华文学院为‘我们的家’。她不仅是教授我们汉语、传播中华文化的学府,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课堂上,老师们悉心纠正我们的发音,一遍又一遍地讲解着晦涩难懂的语法。节日里,老师们与我们一起包饺子、剪窗花,让我们身处异乡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李卫平看来,老师们是知识的引路人,更是人生道路上的挚友。“这种超越师生关系的深厚情谊,早已融入血脉,成为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李卫平说,许多从北京华文学院毕业的泰国学生如今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中,有的从事华文教育,有的成为两国贸易往来的桥梁,还有的投身文化艺术领域。   75年的光辉岁月,见证了该校桃李满天下,也见证了该校为全球华文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校庆,更是一次情谊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李卫平说。   这个学期是印度尼西亚华裔学生陈双福在北京华文学院学习的第三个学期。回顾过去一年,他收获满满:“我的汉语完全能做到脱口而出,在早市买东西,也能地道地砍价了。甚至走在北京的街头,我还能给外地人指路了。”   “今天的我,感谢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更要感谢北京华文学院的培养。”陈双福感慨,梦想如同接力棒,需要传承和传递。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汇聚于此,追逐梦想、传递梦想,更传递着对中国、对中华语言文化的热爱与向往。(完) Apsny News

    Devamını Oku »
  • 广东高校侨界举办“赤子功勋 同心铸梦”主题活动-中新网

      中新网广州9月27日电 (记者 郭军)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在广东省侨联指导下,广东高校侨界“赤子功勋 同心铸梦”主题活动26日在暨南大学举办。 广东高校侨界举办“赤子功勋 同心铸梦”主题活动。广东省侨联 供图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孙彧,广东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健,广州市侨联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林瑞琪出席活动并致辞。40多家已成立侨联组织的高校及科研院所领导、侨联负责人、归侨侨眷代表,暨南大学港澳台侨学生等约900人参加活动。   孙彧表示,作为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大学始终以“宏教泽而系侨情”为使命,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全球侨胞命运紧密相连。学校将继续发挥侨校优势,做侨务工作的实干家、侨界人士的贴心人,不断深化与各级侨联合作,创新服务机制,拓展交流平台,全力建设联系侨胞的纽带、展示文化的窗口、培育人才的基地。 广东高校侨界举办“赤子功勋 同心铸梦”主题活动。广东省侨联 供图   林健说,广东省侨联党组高度重视高校侨联工作,注重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与合作,支持高校侨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高校侨界人才优势,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侨界力量。他希望高校侨联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积极履行职责,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设好“侨胞之家”,为侨界师生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同时加强与各地侨联、校友会的联系与交流,深化“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工作机制,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力,更加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林瑞琪说,作为人才高地与创新摇篮,广东高校的侨界同胞们传承先辈精神,在教学科研一线攻坚克难,在国际交流舞台搭建桥梁,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贡献智慧力量。他表示,广州市侨联将始终当好大家的“娘家人”,持续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为广大侨界同胞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广东高校侨界举办“赤子功勋 同心铸梦”主题活动。广东省侨联 供图   本次活动包括广东高校侨界庆国庆迎中秋文艺演出、“万里同心—海外华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特展”和侨界美食交流活动。文艺演出活动由广州市侨联、广东省高等院校暨科研院所侨联主办,暨南大学统战部、暨南大学侨联、星海音乐学院侨联承办,来自中山大学等9所高校侨界师生带来精彩纷呈的节目。(完) Apsny News

    Devamını Oku »
  • 古老婺剧出海又出圈 雅加达专场精彩上演-中新网

      中新社雅加达9月23日电 题:古老婺剧出海又出圈  雅加达专场精彩上演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夜幕初降,雅加达卡尔蒂妮宫剧场座无虚席。23日晚,“国家瑰宝·婺韵流芳”浙江婺剧团印尼雅加达专场上演。 9月23日晚,浙江婺剧团雅加达专场上演。图为折子戏《三岔口》。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摄   折子戏《吕布试马》《天女散花》《三岔口》依次登场,文戏婉转悠扬,武戏酣畅淋漓,掌声与笑声此起彼伏。穿插其间的是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徽胡独奏《徽调》和唢呐独奏《打枣》。   压轴亮相的是首次在雅加达舞台呈现的婺剧经典大戏《三打白骨精》。开场时,饰演“白骨精”的演员数秒间完成“三连变”,脸谱与服饰瞬息切换,引发全场惊叹。   婺剧俗称金华戏,流行于浙江金华及周边地区,被誉为徽戏“活化石”,2008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剧大师梅兰芳曾称其为“徽戏的正宗、京剧的师祖”。   “作为浙江人,在异国他乡看到家乡婺剧,心里满是激动与自豪,就像游子突然吃到了家乡菜。”印尼浙江总商会会长胡晓洁说。婺剧对他而言,不仅是家乡文化符号,更承载着乡愁。   不少印尼观众同样被打动。观众西蒂表示,虽然听不懂唱词,但婺剧丰富的肢体动作和武打场面让她完全沉浸其中,“尤其是演员的眼神,非常传神”。据主办方介绍,当晚还有来自印尼多所高校的40多位教授到场观看。 9月23日晚,浙江婺剧团雅加达专场上演。图为经典大戏《三打白骨精》。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摄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晓平告诉记者,婺剧之所以能跨越文化隔阂,关键在于视觉震撼、情感共通与创新表达。婺剧“文戏武作”的特色,使人物内心通过形体外化,即便不懂唱词也能理解剧情;高亢婉转的唱腔更能直击心灵,引发共鸣。   据介绍,近年来,浙婺积极“走出去”,已赴五大洲数近70个国家演出,海外观众累计逾500万人次。   在奥地利、匈牙利,婺剧《白蛇传》借助双语字幕和前期导赏消除语言障碍;在西班牙马德里,《三打白骨精》两场1500个座位一周内售罄。王晓平表示,这足以说明婺剧的意境营造,能够搭建起跨文化情感纽带。…

    Devamını Oku »
  • 何超欣:发挥“纽带”作用 发出青年之声-中新网

      中新社杭州9月24日电 题:何超欣:发挥“纽带”作用 发出青年之声   作者 赵晔娇 钱晨菲   “我希望可以发挥‘纽带’作用,影响更多海外华侨华人,希望他们有机会能回来发展,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得知入选第三届侨界青年发展大会榜单人物,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首席青年官何超欣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说,这不仅是对她的一份认可,更让她深刻感受到港澳人士在内地发展所获得的支持。   近日,2025侨界精英创新创业(中国·杭州)大会暨第三届侨界青年发展大会在浙江杭州启幕。会上,第三届侨界青年发展大会榜单人物发布,何超欣入选。 9月23日,侨界青年发展大会榜单人物在浙江杭州发布。王刚 摄   对于“纽带”作用的认同,同样体现于其所深耕的领域。何超欣介绍,她目前在清华大学任职,聚焦气候变化与教育领域,而“连接海内外”正是工作的重点。   “我们的课程体系面向海内外学子,核心目标就是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要把中国的气候战略、气候治理方针清晰地传递给全世界,让国际社会更深入、准确地了解中国在气候行动中的决心与实践。同时,我们也会积极收集、整理海外在气候治理领域的各类经验与案例,通过课程分享、研讨交流等形式,推动中外气候治理理念与实践的融合互鉴,为双方合作寻找更多契合点。”何超欣说。   何超欣任职于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同时担任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首席青年官。她解释道,作为清华大学于2019年倡议发起的国际大学合作组织,该联盟连接起六大洲九个国家的高校力量,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而其核心定位正是“桥梁与纽带”。   “我们会组织青年共同参与重要的国际气候活动,比如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让他们以青年代表的身份,向世界传递中国青年在气候治理中的声音,展现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何超欣说。   当前,全球气候形势日益严峻,极端天气频发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何超欣认为青年群体大有可为,应主动融合自身优势进行探索。“未来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创新创业,可以与AI等前沿科技深度结合,以此探寻更多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趋势。”   她呼吁更多青年人才投身绿色行业,为全球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用青年力量守护共同的地球家园。(完) Apsny News

    Devamını Oku »
  • 特殊缘分延续六载 老挝侨胞中秋暖心捐赠山西高平老人-中新网

      中新网太原9月25日电 题:特殊缘分延续六载 老挝侨胞中秋暖心捐赠山西高平老人   中新网记者 杨杰英   24日,中秋佳节前夕,一场跨越山海的特殊捐赠活动在山西晋城高平炎帝陵温情上演。   老挝中国总商会副会长姚勇与胞姐姚云为6年前在炎帝陵合影的9位当地老人送上中秋礼金与月饼,以“9999元”红包寓意情谊长长久久,延续这段从老挝到山西的奇妙缘分。 受捐赠的高平当地老人在炎帝陵前合影。高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2019年5月,姚勇姐弟二人受邀参加在高平举办的“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时,在炎帝陵前与9位当地老人合影留念。这张偶然的合影,成为他们姐弟心中难忘的温暖记忆。 2019年,老挝中国总商会副会长姚勇与姐姐姚云在“炎帝故里”山西晋城高平的“炎帝陵”祭拜时,与当地民众交流。(资料图)杨杰英 摄   “我们坚信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走出的移民,对山西总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姚勇说,中秋前夕,他联系晋城市侨联主席闫芳,希望通过捐赠表达对老人们的挂念,并特意选定“9999”这一数字,象征与山西的缘分天长地久。   高平市侨联主席李慧受托具体操办此事。她告诉记者,9位老人每人获赠1000元现金和两盒月饼。“我们为每位老人制作了贺卡,并冲洗了塑封合影。”李慧说,“侨胞的深情让我们深受感动。我们今日云端相聚,终于再续这份跨越山海的‘亲情’。” 姚勇与姐姐姚云和高平老人视频通话。高平市侨联供图   活动现场,姚勇在视频电话中说,他们虽常居老挝,但始终视山西为“根脉所在”。其夫人和女儿也对山西怀有特殊感情。此次捐赠不仅是中秋祝福,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敬老尊贤”“血脉同源”精神的践行。   捐赠活动中,老人们收到装裱好的合影时惊喜不已。一位老人握着照片感慨:“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远在老挝的侨胞还惦记着我们!”   从2019年炎帝陵前的偶然相遇,到2025年中秋的祝福,这段特殊缘分因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而熠熠生辉。正如姚勇所言:“小小的礼物承载的是我们姐弟对山西亲人长久的牵挂。这份情谊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期待再回炎帝故里,与乡亲们团聚。”(完) Apsny News

    Devamını Oku »
  • 湖北京山:小网球“打”出产业链 激发经济活力-中新网

      中新网湖北京山9月23日电 题:湖北京山:小网球“打”出产业链 激发经济活力   作者 马芙蓉 成丽平   2025京山网球公开赛(简称“京网”)20日至28日在湖北京山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名网球运动员挥拍竞技。京山由此成为中国首个承办国际职业网球赛事的县级市。   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进京山,探访这座小城的网球故事。 2025京山网球公开赛举行开幕式。 张畅 摄   海内外网球爱好者纷至沓来   京山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网球特色城市”。约60万人口中,网球爱好者达10万余人,其中青少年占近六成。   据了解,深厚的民众基础、触手可及的场地、亲民的价格,是网球运动在京山遍地开花的关键原因。   1983年,京山建成第一片标准沙土网球场,网球运动由此生根发芽。历经40余年发展,如今该市拥有340余片网球场。市民在城区任意位置步行15分钟内,便能找到打网球场所。   相比大城市动辄每小时上百元的场地租用费,京山网球场多以公益性为主。大部分公共场馆白天免费,晚上也仅需20元灯光费,大大促进网球运动走进寻常百姓家。   网球深深融入当地民众生活,也吸引全国各地网球爱好者慕名而来。   文峰公园是当地一座网球主题公园,分布网球场馆20余片(个)。走进这里,球与拍相撞的“砰砰声”不绝于耳。来自武汉的李为琦,正在一处球场边观战。 网球爱好者在湖北京山文峰公园内打球。 马芙蓉 摄   “这里打球氛围好,球友多、性价比还高。”李为琦近日受访时说,今年五一假期,他曾在京山免费过了几天“网球瘾”,体验十分不错,此次便又带着朋友前来。…

    Devamını Oku »
  • 2025巴黎国际旅游专业展 “你好!中国”展台开幕仪式举行-中新网

      中新网巴黎9月24日电 当地时间9月23日,2025巴黎国际旅游专业展“你好!中国”展台开幕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   由中国驻巴黎旅游办事处主办的“你好!中国”展台当天以全新主题“智游未来·探索无界”亮相,聚焦智慧文旅、产品创新与务实合作,系统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及最新发展成果。本届展会吸引了上海、四川、重庆、广东、河南、青海、西藏、新疆等八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以及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海南航空、厦门航空、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等20余家企业参展。中方代表团与法国旅行商及中法媒体代表约百人出席开幕仪式。   中国驻法国大使邓励及夫人张华出席“你好!中国”展台开幕仪式,并与法国《Petit Futé》杂志总经理路易·欧齐亚斯,法国中国工商会会长、中国银行巴黎分行行长肖亮,中国驻巴黎旅游办事处主任张郝淼,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欧洲营销中心总经理刘海平共同为2026—2027年法文版《“你好!中国”旅游指南》揭幕。该指南由中国驻巴黎旅游办与《Petit Futé》杂志社联合编撰,在中国银行支持下出版上市,填补了近年来法国市场缺乏权威中国旅游指南的空白。 当地时间9月23日,2025巴黎国际旅游专业展“你好!中国”展台开幕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 李洋 摄   揭幕仪式上,路易·欧齐亚斯表示,全新的《“你好!中国”旅游指南》历经近一年的精心筹备,汇集了最新的旅游资讯,涵盖丰富多样的中国旅游目的地,并提供可直接联系的旅游企业信息,便于法国游客更好地规划行程、深入体验中国之旅。肖亮表示中法旅游合作潜力巨大,并介绍了中国银行推出的“即买即退”服务和“来华通”APP等创新举措,为赴华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和数字化支持。刘海平作为企业代表,也诚挚邀请大家前往中国展台,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探讨。   在展会期间,来自上海、四川、重庆、广东、河南、青海、西藏和新疆的参展代表将连续举办八场专场旅游推介会,分主题展示各地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及最新的赴华旅游产品。20余家参展企业还将与法国旅行社围绕航线衔接、目的地体验、服务优化等议题开展精准对接,助力旅游产品的迭代升级和市场拓展。   法国巴黎国际旅游专业展创办于1979年,是法国影响力最强、规模最大的B2B国际性旅游展会。本届展会汇聚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目的地与1500余个旅游品牌参展,预计参会专业人士可达约32000人。(完) Apsny News

    Devamını Oku »
  • 2天10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美以未出席会议凸显孤立窘境-中新网

    2025年09月23日 08:4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   法国等多国当地时间22日在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上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媒体注意到,美国和以色列均未出席本次会议,两国的席位空无一人,在会场中格外显眼。舆论认为,这凸显美以两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陷入日渐孤立的窘境。   2天10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继9月21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葡萄牙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后,当地时间9月22日下午,法国、摩纳哥、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安道尔也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至此,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而与此同时,以色列方面则表现冷淡,甚至扬言称其目标不仅在于加沙。   随着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的举行,国际社会再掀“承认潮”。西方世界内部对以色列政策的共识裂痕正逐步加大,以色列陷入更大孤立。(央视新闻客户端) Apsny News

    Devamını Oku »
  • 赛事IP持续赋能产业发展 天津团泊湖半程马拉松万人开跑-中新网

      中新网天津9月22日电 (江莹)21日,天津团泊湖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齐聚团泊湖畔,在湖光城景与静谧晨曦间展开角逐。 9月21日,万名选手在天津团泊的湖光城景中热情开跑。(天津市静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发令枪响,所有参赛选手如离弦之箭燃情出发。据介绍,本次赛事设置半程马拉松和欢乐跑两个项目,规模达到1万人,其中半程马拉松7000人、健康跑3000人,吸引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跑者踊跃参与。同时,今年还新增加了由7个乡镇园区和2个企业代表组成的“团马”体验团。   据介绍,本届赛事以“一城一湖,共赴新途”为主题,全面升级赛事体系,创新推出九大亮点,致力于打造一场融合体育竞技、科技创新、人文关怀和生态体验的品牌赛事。在赛道设计上,巧妙串联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与团泊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让参赛选手沉浸式感受“大健康”产业活力与“华北明珠”湖光水色,亲身体验“健康之城、生态之城”建设成果。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韩博旭以1小时09分10秒获得半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罗景腾、张腾飞分别获得男子组亚军和季军;朱娟则以1小时21分12秒摘得女子组桂冠,刘丽丽、张兰分别获得女子组亚军和季军。   “如今,环团泊体育旅游休闲区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体育休闲目的地,赛事IP持续赋能产业发展,形成了静海‘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消费新场景。”天津市静海区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冬梅表示,未来,静海区将继续深化“体育+”融合发展模式,将赛事打造成京津冀地区最具特色的品牌马拉松之一,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完) Apsny News

    Devamını Oku »
  • 让运动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2025首届上海运动节启动-中新网

      中新网上海9月19日电 (记者 缪璐)2025首届上海运动节19日于徐家汇公园正式启幕。本届上海运动节突破传统体育活动框架,旨在打造集运动体验、健康科普与文化展演于一体的城市体育嘉年华,让运动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9月19日,2025首届上海运动节于徐家汇公园正式启幕。(主办方供图)   作为上海首次以“全民参与、文体融合”为核心定位的大型城市体育嘉年华,本届上海运动节具有开创性意义。它不仅填补了上海综合性全民运动节庆活动的空白,更响应《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最新要求,为构建多元共生的城市体育生态注入全新活力。   开幕式上,上海U16/U18运动员代表率先入场并发言,传递出年轻一代对体育精神的追求。随后,阿迪达斯跑团代表接过了象征着运动热情的接力棒,双方击掌互动,既寓意着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的热情传递,也标志着阿迪达斯跑团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作为首席体育赞助方,阿迪达斯与本届运动节深度联动,在上海西岸组织“玩舞成团 DANCE UP!”高校舞蹈挑战赛及跑步、足球、篮球等多元运动体验活动;在徐家汇公园举行“火拼”篮球比赛,为不同年龄层市民提供开放式的运动参与平台。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萧家乐表示:“我们希望,以运动为纽带,与大众分享体育的激情与快乐,共绘上海的活力基因。”   本届运动节还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从装备到服饰,从科技到美妆,与众多宝藏品牌共同打造了运动市集、品牌快闪、社团活动等特色板块,为市民提供“一站式”运动生活方式体验。通过多元品牌的跨界联动,本次上海运动节将呈现体育产业生态的创新活力,进一步推动体育消费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   为进一步强化“文体商旅展”联动效应,本届运动节以“沪动一下”为核心理念,通过降低参与门槛、创新活动形式,让体育真正成为连接城市、社群与个体的纽带。未来,上海运动节将推动体育融入城市生活,培育健康生活新风尚,共同构建更开放、更包容、更具活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注入新动能。(完) Apsny News

    Devamını Oku »
Başa dön tuşu